「今年去幾次日本了啊?」
「大概五次吧。」
最近同事問我,感覺我好像常常飛出國,
的確是有一點多,跟過往的日子相比起來頻繁不少。
疫情過後對於出門旅遊這件事情,會比較像是重視及時行樂這樣。
畢竟人生無常,之前願意一年兩三次長途旅行的理由也彰顯出來,
就算等之後退休再說,那也是費用不知道又要往上漲多少,身體又還能走多少路的顧慮了。
就算錢留著投資可能會有更高的報酬率,但現在的我和二十年後的我,晚去會有增值的的體驗嗎......?
=====
41歲展開地有點跟想像不太相同。
今年送走了年歲已高的奶奶,我有一種我也人生過半的感覺。
雖然不至於很消極地看待人生,但我會變得比較積極想「我還想做甚麼」這個角度去看事情。
所以想玩就去玩吧,就是擠出時間去玩;
然後邊看點數里程之類的資訊覺得很有趣,那就去嘗試看看吧。
羨慕別人有健壯的身體,那就回健身房定期重訓吧,雖然不知道到底能練成甚麼樣子。
謝謝太太能體諒我某些的任性,
女兒也慢慢長大可以知道爸爸有時候會去忙自己的事情沒關係。
在這個年紀,好像倒不是很執著自己一定要繼續追尋新的事物,
而是比較多回顧自己所熟悉的部分。
就有點像朋友也不會覺得沒多認識會有損失,
或者是景點也開始不會覺得少逛到一個有點失落這樣。
那種有捨有得,捨得的了的心情變得比較明確。
可能就覺得我也沒太多時間在做甚麼「少年維特的煩惱」,
寧可是承擔可接受的後果,然後時間省下來去做想做的事情,
所以在下決定的部分有種越來越果決的變化。
======
想一想,可能生活中剩下工作的事情還有點迷茫。
之前還正慶幸覺得好像掌握了工作的要領,特別是在非技術性的環節上,
但,知道工作中要做甚麼事情,甚麼叫做表現好之後,
我到底還會做這個工作多久,後面會做甚麼內容,還是不很清楚。
不少人說感覺我大概就會在現有工作中一路做到退休的人吧。
是這樣嗎?
自己是有感覺覺得我並不是目前辦公室內偏好的員工類型,
大概就是人力堪用且缺用,所以就留著我吧。
只是我一段時間探索下來,也不太確定到底甚麼樣的工作場所和職務會「更」需要我。
反正也沒逼著急著要走,目前這樣做還可以賺點錢和經驗,
若下一個面試官問我我還可以有憑有據地說我有甚麼特色,我還是有把握的。
最沒概念的,到底是我這一身組合技能,有甚麼工作是我自己也會越做越開心的。
這個謎團不知道還要過多久才會有散去的一天......?
有趣的是,若不是要賺錢過生活,
我有錢而沒去工作,可能也還是覺得好像很多事情待辦,
不管說是很積極地去探索新天地,又或者是很消極的只是宅在家看別人影片或者是打電動,
我是不會覺得無聊沒事情做就是了。
不過我想我大概是勞碌命的那種。
======
現在真的是不得不服老,
已經是晚上看影片會看到忍不住睡著的那種狀態,
又或者是才練一次重訓課肌肉就痠痛緊繃僵硬到很煩人的狀況。
健康真的是很麻煩的一件事情,
不是很好照顧,但沒照顧好只會帶來更多的麻煩......
這大概是目前生活中最棘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