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手上的案子,問題不斷,
不管是意料中的問題,還是天上掉下來的非預期意外,
讓案子的待解項目越堆越多,清單看上去就越來越可怕了。

也因此,這周忽然收到高層寫信來詢問定期會報上的問題清單,還附件主管時,
是有一種被國外工程師捅一刀的感覺(因為是他們寫在報告上的)。
不過畢竟問題看起來都這樣「龐大」了,不了解過程的話,管理者不聞問,看似失職吧?

只是,也因此這就必須抱持的戒慎的心態和主管討論怎麼回覆詢問。
雖然高層信裡問的是『有什麼要幫助的?』,但是也不是新人的我知道,
其實要問的,是『我們已經做了什麼?該做的都做了嗎?』


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很「苦手」。
除了要花費時間重點整理回覆給高層快速理解外,還要說明自己做了哪些事情。
是有一點像是寫履歷或者是準備年度評鑑資料一樣。

雖然案子不是自己主導硬體設計,也不太能迅速取得軟體細節,
但是卻要證明自己盡所有可能參一咖之後,
有想辦法排除各種問題,(而且是以有意義的方式去做,)
我覺得對現在的我來說,還是有一點困難。

一方面是對於設計的掌握度來說,我必須承認低於主導的產品設計工程師,
另外是很多有效的除錯方法,是搭配軟體工程師變更設計來檢查驗證,
而通常這一步都沒有辦法做。
(遠在天邊的軟體工程師有時候也不是很好溝通QQ)
最常見的狀況是要有一點逆向工程做法,去驗證一些硬體訊號線路的運作是否合理,
然後跟國外設計人員討論可能的原因在哪裡,或者是排除一些可能選項。

我覺得我所擁有的優勢,目前大抵是在產線邊第一線觀察的掌握度,
但是分析上面我覺得我還蠻笨拙的,會主動使用的方法其是蠻有限的。
我常常困惑的是,知道問題是什麼,
可能也有固定方法可以複製,但是就不知道要接下來要怎麼辦。
因為很多問題是新的,也沒人遇過,
所以沒有過去的案例可以參考,或者是可以聯想在一起的。
也或者是我經驗不足,所以出A問題要去做B確認的這種邏輯,我可能還建立不足吧。

若是回覆「因為沒人告訴我怎麼做」,
或者是「就等國外工程師處理」這樣的答案,大概就會被放入不放心黑名單吧。
因為高層們認知,請我們來這裡上班,
遇到問題能解決而不是像其他部門等答案,這才是技術能力的價值所在。

我同意這樣的說法。
但是真的要很無所不用其極地測試各種可能性,我發現我有力不從心的狀況。
有時候是像前面所說的所學不足,不知道還有哪些方法可以下手;
另外是誤判問題,所以就一路朝向不太對的方向研究下去。

所以最近常常有像寫考卷才發現準備方向錯誤的挫敗感接連不斷,
除了感嘆自己白忙一場,還會有一種不知道該怎麼下手的無助感。
是可以跟主管請教,但是總不可能每件事情都問,
所以也不知道所謂"無所不用其極"的極限,定義跟我想的一不一樣。
另外我也注意到主管好像會希望我能夠自己決定「什麼樣的方法可以證明可行與否」,
而不是等他的指示。
這聽起來很棒,因為主管開放選項;但是實際弄起來,我覺得不適應。
我一方面可能是真的不知道有什麼方法能夠驗證;
另外是如果我錯誤認知,結果無法說服上層,我又有一種做白工的感受。
而主動去追問,好像又等於要很正面地承認自己的不知所措。
不過我真的這樣做了,因為我也不能因為這樣就放空這個工作議題。

我可以注意到自己在遇到這樣的事情,會開始有一點迴避的心態產生。
因為盡職與否的定義,自己想的跟上面想的有落差時,
被詢問(或者是質問)的感覺,不是很好受。
那聽起來好像自己很蠢,會帶來一種「否定自我」的感覺。
這很像也暗示著自己「很草莓」,或者是很尸位素餐,
有點像是像是大家嫌棄的那種僵化公務員特質。
要我很心態持平的狀況去面對這樣的說法,自評目前是有一點心裡難受。

======
不過這也讓我從另一個角度去想,
那如果我是主管,我應該要怎麼跟下屬來談這樣的狀況,
指導下屬做該做的事情,卻又不會讓他感覺被嫌棄呢?

這問題也讓我想了一陣子。「那主管要怎麼做,我才會比較不那麼不舒服和失落?」
這分寸有點難拿捏,而且又不能當好人而放任,好像也有點難。

試著想了一下,最不舒服的地方,可能還是在「所作行為花費的心思沒有被肯定吧」。
這有一點像是準備禮物送另一半,結果被對方打槍的那種感覺吧。
如果做主管能夠體貼地在評論過程中,仍能感謝下屬有心的苦勞付出,
這樣好像會比較甘願一點。

======
是有試想著跟主管反應這種不太舒服的感覺,
但最近讀了一些職場心理相關的書籍,
看起來我好像不該這麼做比較好,有短多長空的疑慮。

雖然說短期內主管可能會檢討一下自我的作為而有機會改善,
不過一些心理研究指出,這樣「迫使」對方自我檢討的舉動,是還蠻容易延伸成憎恨的。
這種人心底層很自然的反應,抗拒反省的傾向,
讓我們被人指正時,因為排斥,反而傾向將對方妖魔化來免除這樣的自責,
而這樣無意識地機制作用下,對對方的好感度自然下降很多。

這件事情可怕是可怕在,對方產生怨懟的原因很隱蔽,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理解與克服。
因為無法證實你是否真的受到傷害,對方只能吞下這種無法驗證或排除的說法,
就會很容易逼人進入一個死角。

資料建議的應對方法,是隱蔽自己受傷或不滿的態度,
我想這一點應該是我接下來要留意和練習的部分。
是有一點難,但是想一想是沒有錯的。
平直樸實的道歉,雖然當下不見得容易平息對方怒氣,
但很有趣的是,多數人後續就會淡忘,不會對這個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我想我大概不能改變主管,但是我應該是蠻有機會改變自己的。

最後,仍然要體認這是商業公司,被要求交待工作內容也是頗正常的。
至於是不是被質疑工作不力,我想在主管明確地這樣講出來之前,
先不要妄加揣測好了;因為我多少都有一點庸人自擾的缺點改不太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thyne12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